首页
雷火亚洲电竞平台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学院快讯
通知公告
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
教师名录
教授风采
人才培养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专业认证
审核评估
精品课程
科研工作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制度
党建工作
组织架构
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学生工作
就业信息
校友园地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群体竞赛
运动竞赛
群体活动
卫生健康
精彩瞬间
交流互动
院长信箱
学院微博
团委微博
更新时间:2019/04/26 07:58:56 点击次数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 一、 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安排见(《学校体育实践教学大纲》),3.5学分。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掌握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锻炼、训练、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充分认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熟悉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能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 参考教材 《学校体育学》潘绍伟 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 二、 参考书目 《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体育教育学》刘清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 教学环节 一、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课外实践 1、体育教学组织管理和体育课教学的实践。 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实施、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三、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采取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卷面分值为100分。结合教学实践综合得分。 期末总学分=平时分数(考勤30%+作业40%+教学实践30%)40%+期末考试60%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3学时)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体育 1、古代中国的体育 2、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 1、现代体育的形成与身体活动的教育化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西方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传入 2、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演变 3、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3学时)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1、学生身体发展概述 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3、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1、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 1、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2、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3、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 1、认识学生的动作发展 2、学校体育对促进动作发展的作用 3、提高学生动作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3学时)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与作用 1. 学校体育的结构 2. 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 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问题 2. 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第三节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3学时) 第一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制度与法规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监测制度 2.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3. 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保障制度 4.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 5. 学校体育重要文件与法规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组织与管理 1. 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 2. 学校体育围观管理系统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3学时)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含义 2、体育课程的概念 3、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5、体育课程的科学与人文基础 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四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1、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 2、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1、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 2、体育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教学学习目标 1、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的概念 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 1、体育教学内容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4、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第二章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分组 3、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实施 第八章 体育教学设计(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概述 1、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 2、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 3、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六节 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1、背景分析阶段 2、决策设计阶段 3、体育教学评价反馈阶段 第三节 体育学习计划的设计 1、学段(或水平)教学计划的设计 2、学年与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 3、单元/模块教学计划的设计 4、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3学时)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 1、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 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 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4、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主体 第二节 体育教师学习评价 1、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2、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内容 3、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方法 4、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主体 5、体育教师学习评价注意事项 第十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学时)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 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第二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2、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 3、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体育教师 2、学生 3、其他人力资源 第十一章 体育课教学(3学时)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 1、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2、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第二节 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1、体育实践课的密度 2、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 第三节 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1、体育课的准备 2、看课与分析课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3学时) 第一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3、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活动 4、小团体体育活动 5、个人锻炼活动 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1、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 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十三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3学时)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学校运动队 2、基层训练点 3、体育特长班 4、体育俱乐部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1、运动队的组建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第十四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3学时)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2、课余体育竞赛的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1、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和规程 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特征 1、性格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1、体育教师工作 2、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第十六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生学习(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 2、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 3、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 第二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1、体育教师专业的见习 2、体育教师专业的实习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1、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 3、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 4、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2、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3、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的构建 《学校体育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识记: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癸卯学制、扬州会议内容 2、理解:古希腊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应用:实用主义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产生的影响 4综合: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体育 1、古代中国的体育;2、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 1、现代体育的形成与身体活动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西方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传入;2、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演变;3、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识记:体能、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能力、动作发展概念 2、理解: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学生心理发展、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学校体育对促进动作发展的作用 3、应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动作发展的基本要求 4、综合: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动作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1、体能、体能发展的敏感期;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促进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1、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个性发展、个性倾向;2、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3、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 1、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3、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 1、动作发展的概念;2、学校体育对促进动作发展的作用;3、提高动作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识记: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教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目的 2、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考虑因素、中小学校体育的分目标 3、应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与作用 1、学校体育的结构、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家庭体育;2、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3、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考虑因素、中小学体育分目标 第三节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2、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1、识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检测制度(2014年修订)、《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 2、理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体育重要文件与法规 3、应用: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制度与法规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上述文件及法规的应用;3、理解中小学学校体育制度和法规及其应用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微观管理系统;2、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微观管理系统;3、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微观管理系统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课程的特点 2、理解: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3、应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 4、综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3、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5、体育课程的科学与人文基础 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四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1、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2、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2、理解: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的概念 3、应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4、综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1、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教学学习目标 1、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的概念;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 1、体育教学内容;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2、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3、应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4、综合: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4、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第二章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分组;3、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实施 第八章 体育教学设计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教学设计概述,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2、理解: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3、应用:体育学习计划的设计 4、综合:单元/模块教学计划的设计、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概述 1、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2、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3、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六节 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1、背景分析阶段;2、决策设计阶段;3、体育教学评价反馈阶段 第三节 体育学习计划的设计 1、学段(或水平)教学计划的设计;2、学年与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3、单元/模块教学计划的设计;4、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 2、理解: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3、应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4、综合:体育教师学习评价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 1、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4、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主体 第二节 体育教师学习评价 1、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2、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内容;3、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方法;4、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主体;5、体育教师学习评价注意事项 第十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 2、理解: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3、应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综合: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第二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2、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3、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体育教师;2、学生;3、其他人力资源 第十一章 体育课教学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3、应用: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4、综合: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 1、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2、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第四节 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1、体育实践课的密度;2、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 第三节 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1、体育课的准备;2、看课与分析课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评价目标] 1、识记: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2、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3、应用: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4、综合: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3、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活动;4、小团体体育活动;5、个人锻炼活动 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1、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十三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评价目标] 1、识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2、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3、应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4、综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学校运动队;2、基层训练点;3、体育特长班;4、体育俱乐部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1、运动队的组建;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第十四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评价目标] 1、识记: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理解: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3、应用: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4、综合: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2、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1、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和规程;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教师的特征 2、理解:体育教师工作 3、应用: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4、综合: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特征 1、性格;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1、体育教师工作; 2、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第十六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生学习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特点 2、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3、应用: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4、综合: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第一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2、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3、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 第二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1、体育教师专业的见习;2、体育教师专业的实习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1、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3、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4、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2、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3、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的构建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
一、 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安排见(《学校体育实践教学大纲》),3.5学分。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掌握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锻炼、训练、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充分认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熟悉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能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 参考教材
《学校体育学》潘绍伟 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
二、 参考书目
《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体育教育学》刘清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
教学环节
一、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课外实践
1、体育教学组织管理和体育课教学的实践。
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实施、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三、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采取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卷面分值为100分。结合教学实践综合得分。
期末总学分=平时分数(考勤30%+作业40%+教学实践30%)40%+期末考试60%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3学时)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体育
1、古代中国的体育
2、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
1、现代体育的形成与身体活动的教育化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西方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传入
2、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演变
3、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3学时)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1、学生身体发展概述
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3、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1、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
1、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2、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3、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
1、认识学生的动作发展
2、学校体育对促进动作发展的作用
3、提高学生动作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3学时)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与作用
1. 学校体育的结构
2. 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 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问题
2. 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第三节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3学时)
第一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制度与法规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监测制度
2.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3. 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保障制度
4.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
5. 学校体育重要文件与法规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组织与管理
1. 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
2. 学校体育围观管理系统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3学时)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含义
2、体育课程的概念
3、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5、体育课程的科学与人文基础
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四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1、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
2、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1、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
2、体育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教学学习目标
1、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的概念
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
1、体育教学内容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4、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第二章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分组
3、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实施
第八章 体育教学设计(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概述
1、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
2、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
3、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六节 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1、背景分析阶段
2、决策设计阶段
3、体育教学评价反馈阶段
第三节 体育学习计划的设计
1、学段(或水平)教学计划的设计
2、学年与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
3、单元/模块教学计划的设计
4、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3学时)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
1、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
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
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4、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主体
第二节 体育教师学习评价
1、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2、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内容
3、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方法
4、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主体
5、体育教师学习评价注意事项
第十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学时)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
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第二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2、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
3、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体育教师
2、学生
3、其他人力资源
第十一章 体育课教学(3学时)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
1、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2、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第二节 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1、体育实践课的密度
2、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
第三节 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1、体育课的准备
2、看课与分析课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3学时)
第一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3、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活动
4、小团体体育活动
5、个人锻炼活动
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1、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
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十三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3学时)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学校运动队
2、基层训练点
3、体育特长班
4、体育俱乐部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1、运动队的组建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第十四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3学时)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2、课余体育竞赛的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1、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和规程
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特征
1、性格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1、体育教师工作
2、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第十六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生学习(3学时)
第一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
2、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
3、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
第二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1、体育教师专业的见习
2、体育教师专业的实习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1、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
3、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
4、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2、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3、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的构建
《学校体育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识记: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癸卯学制、扬州会议内容
2、理解:古希腊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应用:实用主义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产生的影响
4综合: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主要内容]
1、古代中国的体育;2、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1、现代体育的形成与身体活动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1、西方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传入;2、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演变;3、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识记:体能、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能力、动作发展概念
2、理解: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学生心理发展、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学校体育对促进动作发展的作用
3、应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动作发展的基本要求
4、综合: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动作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1、体能、体能发展的敏感期;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促进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个性发展、个性倾向;2、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3、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1、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3、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动作发展的概念;2、学校体育对促进动作发展的作用;3、提高动作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识记: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教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目的
2、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考虑因素、中小学校体育的分目标
3、应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学校体育的结构、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家庭体育;2、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3、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1、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考虑因素、中小学体育分目标
1、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2、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1、识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检测制度(2014年修订)、《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
2、理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体育重要文件与法规
3、应用: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上述文件及法规的应用;3、理解中小学学校体育制度和法规及其应用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微观管理系统;2、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微观管理系统;3、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微观管理系统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课程的特点
2、理解: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3、应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
4、综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3、体育课程的特点
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5、体育课程的科学与人文基础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1、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2、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1、识记: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2、理解: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的概念
3、应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4、综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1、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特点
1、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的概念;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1、体育教学内容;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1、识记: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2、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3、应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4、综合: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4、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分组;3、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实施
第八章 体育教学设计
1、识记:体育教学设计概述,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2、理解: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3、应用:体育学习计划的设计
4、综合:单元/模块教学计划的设计、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1、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2、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3、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1、背景分析阶段;2、决策设计阶段;3、体育教学评价反馈阶段
1、学段(或水平)教学计划的设计;2、学年与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3、单元/模块教学计划的设计;4、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1、识记: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
2、理解: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3、应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4、综合:体育教师学习评价
1、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4、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主体
1、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2、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内容;3、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方法;4、体育教师学习评价的主体;5、体育教师学习评价注意事项
第十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识记: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
2、理解: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3、应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综合: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2、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3、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1、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教师;2、学生;3、其他人力资源
第十一章 体育课教学
1、识记: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3、应用: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4、综合: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
1、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2、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第四节 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1、体育实践课的密度;2、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
1、体育课的准备;2、看课与分析课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1、识记: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2、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3、应用: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4、综合: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3、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活动;4、小团体体育活动;5、个人锻炼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十三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1、识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2、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3、应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4、综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学校运动队;2、基层训练点;3、体育特长班;4、体育俱乐部
1、运动队的组建;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第十四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1、识记: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理解: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3、应用: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4、综合: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2、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和规程;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
1、识记:体育教师的特征
2、理解:体育教师工作
3、应用: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4、综合: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1、性格;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
1、体育教师工作;
第十六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生学习
1、识记: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特点
2、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3、应用: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4、综合: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2、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3、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
1、体育教师专业的见习;2、体育教师专业的实习
1、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3、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4、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
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2、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3、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的构建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邮编:432000
电话:0712-2345534
E-Mail:hbty@hbeu.edu.cn
版权所有 © 雷火·竞技(亚洲)电竞网站 - 官方平台
学团工作